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,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
什么是PLC?什么是PLC?PLC的英文名字叫programLogicController,中文名字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。在最初PLC是替代传统的继电控制回路而产生的,所以比较适合电工来学习,在最初PLC不叫PLC叫PC,与电脑的名字相冲突,改成PLC了,既然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,最重点的重点就是控制器,控制器什么叫控制器。

还有比如些时间控制器、计数器这些比较单一的控制。如果要做些复杂的逻辑控制的时候就不行了。比如说当计数器达到100的时候,我延时10秒钟去启动温控仪。这样一个逻辑就比较复杂了,不能说继电控制回路实现不了,可能可以实现,但是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具有计数器、时间控制器、具有温控仪这三者以及继电器、接触器这类产品。他们的二次回路可以说是比较复杂,假如稍微修改一下逻辑,可能接线就要有很大的变动,这是继电控制回路比较麻烦的点。

有五种主要编程语言:1、梯形图2、语句表3、功能块图4、顺序功能图5、结构化文本。各种编程语言的特点为:1、梯形图:(1)是一种图形语言,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、线圈、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。(2)梯形图中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,触点可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,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触点或内部寄存器、计数器等状态。

(4)内部继电器、计数器、及川启等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,只能作为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。2、语句表:(1)利用助记符号表示操作功能,具有容易记忆,便于掌握等特点。(2)在编程器的键盘上就可以进行编程设计。(3)一般PLC的梯形图和语句表可以相互装换。3、功能模块:(1)以功能模块为单位。冲控制功能入手,使控制方案的分析或理解变得容易。

可编程控制器是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出现,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(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),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,以执行逻辑判断、计时、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。PLC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把计算机功能完善、灵活、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、操作方便、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,控制器的硬件是标准的、通用的。
控制器和被控对象连接方便。随着半导体技术,尤其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到70年代中期以后,PLC已广泛地使用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,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都采用了中、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,这时的PLC已不再是逻辑判断功能,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、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,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,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。